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8-11-14
  • 接触干预在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摘要: 接触干预是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接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在减少公众污名的干预研究中,且被证实在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能有效减少污名。接触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对象特点两方面影响。从干预实施过程来看,有效接触干预包含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和互动三个关键成分,这些成分需要具备一定特点才能产生效果;同时,多形式接触、连续接触、接触质量等成分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扩大接触干预效果。从干预对象来看,接触干预效果会随着干预对象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接触干预的研究设计,丰富接触干预的理论机理研究,推动接触干预的循证实践发展。同时,应用接触干预减少特定群体公众污名,以及干预特定精神障碍类型公众污名是进一步研究方向,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接触干预效果。

  • Boosting the voltage and specific energy of aqueous supercapacitors via Janus membrane

    分类: 能源科学 >> 储能技术 提交时间: 2018-11-14

    摘要: A compact Janus membrane, which consists of sulfonated polystyrene and quaternized polystyrene, is used as the separator to assemble a novel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 The aqueous acidic and alkaline electrolyte solutions can be simultaneously used in one supercapacitor device. The carbon-based aqueous supercapacitor can not only run at a high cell voltage of 2.2 V, but also deliver a specific energy of 20.06 Wh kg-1. Moreover, such a supercapacitor with specific energy of 40-50 Wh kg-1 can be predicted after further optimization.

  • 表情对婴儿面孔图式效应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摘要: 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是促进早期亲子关系形成的一种先天本能反应,该效应一直被认为主要是受婴儿面孔结构的影响。但近年来表情对该效应的影响开始得到关注,在以成人面孔为基线的条件下,婴儿面孔图式效应量会因表情不同而有所变化,表现出中性婴儿面孔图式效应最强的现象。鉴于目前对该现象的成因及其神经机制知之甚少,所以本项目拟先建立一套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图片系统;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考察面孔表情不确定性是否会调节成人对不同表情婴儿面孔的偏好和注意偏向,并探究其相应神经机制,促进养育脑研究在我国的开展。

  •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开发的生态响应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60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本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II);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到0.35分,而克州地区则上升1.3~2.1分;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ha生态退耕,每a将分别化解32.06×104t和15.60×104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与巴州地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II级,而克州地区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州地区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州地区将在15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 基于GFI模型的西安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西安市能源消费量数据,采用碳排放模型和GFI模型,分析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西安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拉动与抑制要素的互动关系及影响。结果表明:(1)西安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煤炭、原油消费为主要碳源。(2)能源利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低能耗低碳排的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传统能源利用量正日趋减少。(3)经济发展要素和人口要素是西安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结构要素拉动效应不显著,短期内不易改变;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增强态势,但效果不明显。最后提出西安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减排建议。

  • 30a青海省公路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演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引力模型与克里金插值、XY to line、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符号等GIS分析方法,以1986年、1995年、2004年、2016年为时间断面,分析了青海省公路网络中43个主要节点城镇的可达性及县域经济联系格局的演化规律,结论为:1986—2016年,青海省公路网络等可达性线呈现不规则的半环状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位置、交通、经济及其时间距离等,可达性插值表现为交通主干道指向性;青海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水平均有提升,可达性值的变化呈现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点;1986—2016年,青海省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尤其经济联系总量增长愈来愈快;前五等级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前三经济联系总量的县域基本集中于西宁、海东地区,体现出青海省典型的“单核”城市空间结构,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与可达性均呈现正相关。

  • 农地“三权分置”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研究新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现状,选取新疆12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生和农业现代化两个方面构建了新疆两化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整理相关数据,运用协同理论构建协同度的评价模型,对新疆12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度在12个地市中排名分别为第1名、第2名、第3名;吐鲁番市、哈密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居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度在新疆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11名、第12名。 本文从新疆各地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和两者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各地提出相关建议。

  • 喀什城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效应研究综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城市群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群总体格局形成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关注位于丝绸之经济带结合点的喀什城市圈,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和EI、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通过分析核心关键词、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和团队总结了国内外在喀什城市圈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研究喀什城市圈研究非常薄弱,主要体现在研究重点集中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探讨,从城市人口集聚、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空间扩张三个层面初步揭示了城市圈城镇化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单要素的胁迫作用;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等单要素角度深入研究城市圈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限制作用。未来需加强喀什城市圈的研究和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城市圈形成发育中资源环境交互胁迫效应方面的研究。

  • 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在沙丘形态监测中的应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沙丘形态监测对开展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用无人机,分别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7月和9月对青海湖克土沙区4个沙丘进行影像采集,借助PhotoSc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高分辨率的沙丘正射影像和DEM数据,使用ArcGIS软件获取沙丘形态参数并分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监测沙丘形态,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正射影像精度较高,DEM数据通过校正后可正确反映沙丘形态,为逐天高精度监测变化提供了可能。

  • 近40 a新疆土地利用及其绿洲动态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本文利用1972—2015年Landsat MSS/TM/OLI以及CBERS遥感影像数据,得到近40 a新疆土地利用时空数据,综合分析新疆土地利用及其绿洲的动态变化与动因。结果表明:新疆土地不断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已达到了相当的数量规模;土地的开垦与撂荒成为新疆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重要的特征,耕地撂荒与土地开垦的比率逐期下降,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建设用地持续扩大;近40 a里,绿洲面积逐步扩大,面积占比由8.18%上升到9.93%;人工绿洲面积及占比也逐步增大,目前一半以上的绿洲面积为人工绿洲。气候的暖湿变化,以及政策、人口、社会经济、科技等要素成为新疆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因。本文还提出了在关注土地数量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土地开发的质量变化与评估研究。

  • 2000—2015年中国荒漠化土地识别和监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荒漠化是生态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快速和准确地识别中国荒漠化地区,是防范和治理荒漠化的关键。论文针对2000—2015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NPP的变化趋势、稳定性和荒漠化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识别荒漠化土地的技术方法。主要结论为:(1)近16年以来,我国内蒙古阴山以南、新疆天山以北、西藏阿里地区、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一半以上的区域处于植被生态系统不稳定状况;在全国56.2%的国土属于荒漠化敏感区内,上述区域容易受气候、自然条件、人为干扰变等影响而发生荒漠化。(2)2000年以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退化区域面积约20.74×104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6%。主要为五大分布区域,即内蒙古高原中部的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区、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山地草原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温带荒漠和绿洲区,青藏高原的阿里—昆仑山高寒荒漠区,青海省的青南山高寒草原区。(3)荒漠化进程伴随有生产力下降、植被盖度降低和地表温度不断攀升的地表关键参数演变特征,荒漠化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显著,降雨的减少是造成土地荒漠化进程突出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不合理的种植业、畜牧业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推动作用。

  •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四大沙地地区可持续评价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四大沙地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有效评价并对比四大沙地地区可持续水平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生产性生态足迹模型,评估并对比了我国四大沙地地区2000和2015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盈余状态,以揭示区域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四大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毛乌素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最高,达20.85%增长量为79.21 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以化石能源足迹和草地足迹为主;2000—2015年四大沙地地区生态赤字程度在不断增强,毛乌素沙地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变化量最大,达79.51 hm2•人-1,造成赤字程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化石能源的大量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四大沙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以自然资源大量生产和消耗为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仍存在挑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群落蒸散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根据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生育期定点观测的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梭梭生育期蒸散量,分析了蒸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梭梭生长季,降雨量为206.7 mm,降雨分布不均,梭梭萌发期,降雨量最多;梭梭生长旺盛期,月降雨量逐月减少;梭梭枯落期,降雨量最少;(2)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0~4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 梭梭萌发期是土壤贮水量盈余期,生长旺盛期和枯落期为土壤贮水量亏损期;梭梭群落发挥土壤水库效应,依靠生长季前土壤蓄水来弥补梭梭群落生长季需水缺额;(3)在梭梭生长季,蒸散量变化特征为多峰曲线,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集中期,最低值出现在土壤贮水量亏损期;(4)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累积蒸散量增幅始终高于累积降雨量增幅,累积蒸散量大于累积降雨量。

  • MLR和PLSR的沙壤土盐分含量光谱检测对比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检测南疆地区典型土壤(沙壤土)的盐分含量变化,利用光谱仪和电导仪测得南疆阿拉尔市红枣种植区盐渍土近红外高光谱和电导率数据,基于7种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2种特征波长选择算法,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土壤盐分监测模型。结果表明,7种预处理方法中,归一化,多元散射,变量标准化和一阶导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盐分的预测模型精度。基于多元逐步回归(SMR)波长选择方法的多元线性回归(SMLR)模型的Rval2大于0.948 9,RPD大于6.294 9,RMSEP小于0.435 6;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的多元线性回归(SPA-MLR)模型的Rval2大于0.956 8,RPD大于6.922 1,RMSEP小于0.361 6,预测结果要优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其中基于归一化处理后的SMLR和SPA-MLR的预测精度最为理想,分别为Rval2=0.979 2,RPD=9.907 8,RMSEP=0.287 6和Rval2=0.980 5,RPD=10.50,RMSEP=0.278 3,而且筛选的特征波长较少。说明归一化是更有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多元线性回归MLR更适合建立南疆典型沙壤土盐分含量的预测模型。

  • 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互动关系:一个基于情绪与认知整合框架的阐释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4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是同一连续体的对立两级或者负相关的独立二维结构。但近期研究表明,这二者关系并非那样简单,在特定情境下它们也许存在一种适度的正相关性。首先,回顾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二者关系的认知演变;然后,基于情绪与认知整合框架,采用资源守恒理论和道德平衡理论探讨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互动关系;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二者互动关系的边界机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验证这二者之间互动关系、基于潜增长模型探讨这二者关系的动态变化、以及深入探讨这二者互动关系的管理实践策略。